电影《远去的牧歌》全国公映收获上佳口碑—— 巨幕展中国马背上牧民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
发布时间:2019-04-13 15:22:35
昨日(4月12日),电影《远去的牧歌》全国公映。该片在单地区上映已斩获过千万票房,此次全国上映,首映当天便收获如潮好评,在一向“高冷”的豆瓣平台上更是给予——“7.1分”,50%以上的观众给了4星以上的好评;百度评分也高达8.7分。上座率方面该片达6.3%,在12日上映的10部新片中排名第四。不少观众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对该片的喜爱,“影片场面宏大,故事能引发自己的强烈共鸣”,更是呼吁影院能增加排片。
用真情实感打动人,观众给予如潮好评
作为一部巨幕文艺电影,《远去的牧歌》在上映后收获了良好的观众口碑与上佳的社会反响,预示着影片具有长线放映的巨大潜力。观众赵女士在观看过巨幕版《远去的牧歌》后表示,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“天真蓝、草原真辽阔”,透过大银幕,她“仿佛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草原的气息”。同时她还认为,“影片的场面十分宏大,故事也能引发自己的强烈共鸣”。
观众刘女士早在4月8日便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北京展映”单元上观看了《远去的牧歌》。她表示,自己在观影前曾为影片设想了许多标签,但在观赏完影片之后,她才意识到衡量一部影片优秀与否的标准并不是这些标签,而是它是否传递了真情实感、是否能真正动人心弦。“我被片中宏大的场面,以及人与动物、人与草原和自然的细腻情感所深深吸引。胡玛尔老人与临终老马的告别、放飞自由的老鹰久久不肯离去,以及老人的背影,都令我感动落泪。”刘女士如是说。
以雄浑壮美震撼人,著名导演谢飞为影片“点赞”
除了在放映现场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,《远去的牧歌》在互联网平台上也引发了口碑发酵,目前影片在豆瓣网上评分达到7.1分。“第四代”著名导演谢飞发短评表示:“《远去的牧歌》采取Docu-Fiction,即纪录加故事的样式,以冬春夏秋为结构,跨越40年,表现牧民迁徙劳动的生活变化,展示了游牧这一即将消失的人类生存方式的艰辛和壮美,独特而精彩,令人赞赏。影片的亮点还不仅是场景的真实与美丽,更主要的是创作者们动人地展现了人与自然、人与动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,并延伸出对人类生存道路的思索,显示出我国这一代少数民族电影创作者的成熟与光彩。”
豆瓣网用户“鹏城野客”表示:“看完影片,恍惚之间想起张承志在《黑骏马》《北方的河》《金牧场》里写过的故事,这是时代的变迁,是现代与原始的交替,但在草原里有些东西无法改变,那是悠远的牧歌,那是精神的原力。”豆瓣网用户“lllou”表示:“无论是牧羊猎鹰捕狼驯马,或是盛会转场抵御雪暴,电影中呈现出的场景都足够真实、震慑心灵。世界在推着我们前进,但我们还是要努力留下些什么让后世铭记。质朴纯真总是最打动人,影片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模式,让银幕外从小到大生活在城市中的我羡慕不已,也钦佩不已。”
时光网用户“adek-y”则引用诗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《远去的牧歌》的观感:“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,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,哈萨克人的历史就是在游牧中谱写的,哈萨克人的繁荣就是在迁居中诞生的,哈萨克民族用自己的双腿丈量着世界,追随着生命的绿色。”
影片聚焦中国牧民世代转场游牧的真实历程,横跨40年时光,以胡玛尔和哈迪夏两家三代人的爱恨纠缠为情感线索,通过一段具有独特民族魅力与文化吸引力的传奇故事,还原了牧民原生态的游牧迁徙生活。该片由哈依夏·塔巴热克、高黄刚、周军编剧,阿迪夏·夏热合曼、周军联合导演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、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、天山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。